
- Aug 29 Wed 2007 17:10
關節炎(Arthritis)

- Aug 29 Wed 2007 15:51
一天一蕃茄 醫生也遠離我
◆一天一蕃茄 醫生也遠離我
多吃番茄有益無害,一個看似不起眼的水果,您可知道他對人體有哪些好處嗎?以下文章為您介紹番茄的好處..
.
科學家已經證實喜歡食用番茄的人可以減低罹患嚴重疾病的風險,番茄內所富含的茄紅素它是一種抗氧化物質,可以移除體內的自由基。自由基是一種不穩定的物質,它與癌症及其他嚴重的疾病的發生都有關聯。
而根據以色列海法(Haifa)Rambam醫學中心的Michael Avirim教授的臨床測試發現,茄紅素是一種很好的抗氧化物質,它可以避免氧化的低密度脂肪(LDL)的形成,LDL是一種不好的血中膽固醇,它會使血管變硬變得狹窄,造成心臟疾病。當番茄的萃取物被放置到癌細胞中時,發現茄紅素會抑制癌細胞生長,到目前為止,茄紅素是所有天然食物中最具抗氧化的食物。
另外一個研究是比較患有心臟疾病的男士及健康的男士,發現服用大量茄紅素的人可以減低約一半罹患心臟疾病的機率。
新鮮成熟的番茄可以讓你吃得很滿意也可以讓你抵抗一些癌症,所以番茄多食無害。
最近的報告指出番茄所含茄紅素的重要性
最近的報告指出多食用番茄或富含茄紅素的食品跟減低罹患某些癌症的風險有很強烈的關聯。而Edward Giovannucci博士花了6年研究48000位男性後,發現到番茄或富含茄紅素食品的食物在服用5-7周的時間後會降低了男性罹患攝護腺癌症的機率,約降低21%到34%左右。
此外國際癌症期刊也有其他研究指出茄紅素可以抗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胃癌、結腸癌和直腸癌。在美國伊利諾大學的研究也指出女性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不常食用茄紅素的是常食用茄紅素的5倍,所以茄紅素也可以有效預防子宮頸癌。
人體中不會自行合成茄紅素,因此需藉由食用番茄或富含茄紅素的食物來達到抗氧化的效果。營養學家及健康學者都主張多食用蔬菜和水果可以有效的預防癌症。
1. 茄紅素使番茄呈現紅色,它是一種開環不飽和的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
2. 茄紅素被證明可以用來抗氧化且可以減低罹患癌症及心臟疾病的風險。
3. 在人體內,茄紅素會堆積在肝、肺、前列腺,結腸及皮膚,比起其他類胡蘿蔔素,茄紅素在體內組織的含量較高。
4. 經常食用大量的蔬菜和水果是一種健康飲食,對身體是有好處的。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指出,經常食用富含茄紅素食物的人罹患某些癌症的機率會變低,如義大利人中習慣食用番茄的人,他們比較不容易得到消化道的癌症。
5. 在一份歷時六年,超過47000名男性,由Harvard Medical School 及 Harvard School of Public Health所做的研究中發現,在46種蔬菜及水果中,只有富含茄紅素的食物具有可以減低男性罹患攝護腺癌症的功效,增加食用番茄製品,茄紅素在血中的濃度便會增加,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便會減少。此外,這份研究也指出,將番茄經過加熱烹煮後,更可以增加茄紅素在身體的效用。
6. 也有研究指出,茄紅素可以減低黃斑退化疾病、血脂氧化、肺癌、膀胱癌、子宮頸癌及皮膚癌。
中廣新聞網 2007/08/26 蕃茄富含維他命A、C,纖維及鉀,還有多種抗氧化物質,若是有機栽種的蕃茄,還會含有更大量的黃酮類化合物,這種物質能有效抗氧化、消炎及對抗病毒。 營養專家表示,基於五種健康理由,一般民眾不妨在三餐中增加蕃茄的攝取。理由之一是:每天吃蕃茄可以緩和高血壓症狀。第二:多多飲用蕃茄汁,可增強身體對抗細菌病毒的能力,降低感冒機率。第三是保護皮膚,因為有研究指出,連續十周攝取富含茄紅素的義大利麵,一旦曝曬在陽光下,可降低遭到紫外線引起的曬斑情況。第四是控制膽固醇,研究發現,連續四星期一天一個蕃茄,可以增加體內百分之十五的好膽固醇,降低會導致動脈硬化的壞膽固醇。第五是抗老化,因為蕃茄中含有茄紅素及Beta胡蘿蔔素,這兩種成分可以抗老、抗自由基,因此經常食用可以保護體內的營養素,有效抗老化。 |
1.http://www.melbournetomato.com.au/pages/Health.html
2.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826/1/jd9o.html
回上頁
- Aug 27 Mon 2007 17:21
憂鬱症(Depression) ~續(IV)
- Venlafaxine (Effexor):療效和病人的耐受度似Prozac(百憂解),但作用較快速。此藥會使血壓和心跳速率上升,於高血壓和心臟疾病病患必須小心使用。它也會造成與月經無關的子宮、陰道出血。不可以在懷孕最後的三個月服用,會造成新生兒有併發症。有些病人會有戒斷症狀,包含:頭暈和噁心,也有報告指出此藥使用過量(overdose)的機率高於SSRIs。
- Duloxetine (Cymbalta):也作用於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在2004年FDA通過此藥用於治療重度憂鬱症。其副作用大致上是溫和的,包含:口乾、噁心和昏昏欲睡。有窄角型青光眼(narrow-angle glaucoma)和肝、腎疾病的病患,不能服用Duloxetine,因為Duloxetine會造成肝臟損壞,若病人喝大量含酒精的飲料,也不能服用Duloxetine。肝臟損壞的徵兆包含:搔癢、深色尿液、皮膚和眼睛黃色(黃疸)、疲倦。
- Milnacipran (Ixel):尚未在美國被認可,是用來研究它對纖維肌痛症和其他疼痛症候群的療效。
- Bupropion (Wellbutrin, Zyban):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再回收的作用較弱,與多巴胺有關的作用對於抽菸者的戒菸是有易的。Bupropion較SSRIs不易造成性功能障礙。約有25%的病患在使用初期會有體重減輕的現象。副作用包含心神不定、激動、失眠、頭痛、臉部潮紅、胃不舒服,少數會有月經不規則、幻覺和思想異常得情形產生。高劑量會有毒性且會有心律不整的危險性。
- Nefazodone (Serzone):快速有效且有較少的副作用,如:性功能障礙和睡眠失調。但會增加肝臟衰竭的風險,因此2003年在加拿大已經下架。它對於孕婦使用之安全性是尚未了解。
- Mirtazapine (Remeron):是唯一的5-HT2 blocker抗憂鬱劑,間接增加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的作用。和SSRIs比較,Mirtazapine治療焦慮療效快速,也會改善睡眠,病患從SSRIs直接換成Mirtazapine是安全的,不需經歷戒斷的過程。比起其他抗憂鬱劑,它有較小的性功能障礙的副作用。它可能會使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的濃度些微上升,另外也會造成視力模糊和些微的體重上升。
- Aug 27 Mon 2007 16:12
攝護腺肥大【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
◆攝護腺肥大【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攝護腺肥大這個問題一直以來總是困擾著男性朋友,現在男性朋友有福了,因為新聞上報導最近又有一種新療法可以用來治療攝護腺肥大,而且副作用較低,若您對攝護腺肥大還不是很了解,以下文章皆為您介紹…
攝護腺只有在男性體內才會存在,它又稱前列腺,是位於膀胱下的一個組織,環繞著尿道,其分泌液於射精時與尿道的精液混合,可激活及延長精子運動的機能,而隨著年齡增加攝護腺也會越來越大,通常攝護腺肥大可說是男人60歲以上才有的疾病,但大多數的攝護腺肥大都是良性的,只是因為攝護腺腫大擠壓到尿道與膀胱,造成尿液不順,很少會威脅到生命,不過仍會造成一些不適及併發症,所以還是需要治療。
可能與男性激素睪固酮有關,這種激素會刺激攝護腺組織生長增生,但這是屬於正常的現象,但是攝護腺肥大會造成尿路阻塞,造成排便困難。
1. 膀胱無力 : 排尿時斷斷續續,尿流細弱總覺得沒有排完。
2. 小便困難 : 膀胱飽滿有尿意時卻又排不出來。
3. 小便頻繁 : 在早上和晚上總是一直去上廁所,而晚上睡覺時也一直起來上洗手間,夜尿頻繁是早期攝護腺肥大的特徵。
4. 尿失禁 : 當尿意緊急時,無法控制排尿,造成失禁。
5. 排尿時有疼痛或燒灼感。
6. 排尿排不乾淨 : 小便完後仍然有尿液滴漏。
1. 尿液滯留 : 患者會發現越來越難將尿液排除乾淨,病情嚴重時會有越來越多的尿液在小便完後仍滯留在膀胱。
2. 小便困難 : 有一些人會感到無法排尿,尿液嚴重滯留,這是一種非常疼痛的情況,需要立即的治療。
3. 其他 : 如膀胱結石、膀胱發炎等….
輕微的症狀不需要治療,嚴重一點就需要,治療包括 :
1. 藥物治療 :
*酵素抑制劑(5-α還原酉每抑制劑)、動情激素、抗男性激素、腦下垂體黃體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等激素抑制劑。
*α-阻斷劑(如flomax, uroxatral, cardura, terazosin等…)
而這2者都有其副作用,酵素抑制劑會減低性慾並造成勃起困難而α-阻斷劑
會造成血壓降低、頭昏眼花及鼻塞。
2. 非手術療法 :
*微波溫熱療法【Transurethral Microwave Thermotherapy (TUMT)】-利用微波去破壞過量的前列腺組織。
*電燒療法-利用能量去燒灼增生的組織、雷射療法。
*雷射療法-利用雷射的高能量移除組織。
3. 手術 :
*經尿道攝護腺切除術(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 TURP) : 利用電刀
尿道將攝護腺組織一片一片的刮除。
*經尿道攝護腺切開(Transurethral Incision of the Prostate,TUIP) : 尚未確立是否
長時間有效。
*開放性手術 : 通常從下腹部切開,移除肥大的攝護腺,它比TURP、TUIP
更具侵犯性。
如何預防?
因為隨年齡增加,前列腺肥大是正常的現象,所以沒有預防的方法,但是只要注意日常生活習慣,攝護腺肥大的症狀,也會較為舒緩如:避免憋尿、睡前避免飲用多量含利尿成分的飲料、解尿的時候出現疼痛現象甚至尿不出來,就要立即就醫、平時多攝取蔬菜、水果或補充維生素等…
軍聞社 2007/8/25 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日前引進歐美微創療法主流-「射頻療法」,有助解決男性攝護腺炎或攝護腺肥大的困擾,重拾昔日優質的生活品質。 三總表示,攝護腺又稱為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器官之一,功用為分泌組成精液,而隨著男性年紀的增長,患病比率亦隨之大幅增加,從壯年期的攝護腺炎、到中老年的攝護腺肥大,都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因此必須及早治療。 三總指出,在藥物治療「攝護腺」方面,常因療效欠佳、或因長期服用導致療效降低,使病患陷於反覆發作的惡夢中,而傳統手術則有性功能和尿失禁的副作用,也使得病患難以抉擇。 三總強調,自引進歐美微創療法主流之一的「射頻療法」,其作用原理是經極細探針傳遞能量、來摧毀肥大的攝護腺組織,最重要的是其療程短、術後不痛和不流血、且幾乎無性功能和尿失禁的副作用,是治療最佳選擇之一。 |
相關網站:
2.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825/60/jbwv.html
回上頁
- Aug 23 Thu 2007 17:57
百日咳(pertussis)
◆百日咳(pertussis)
最近在新聞上看到有集體感染百日咳的事件,相信大家對百日咳一定不陌生,它真的像他的名子一樣要咳一百天嗎???以下的文章將您介紹百日咳...什麼是百日咳?
百日咳又稱做Whooping cough,是因為感染此病的患者在呼吸時會有Whooping 的聲音,它是一種高傳染性細菌疾病,它會導致嚴重無法控制的咳嗽,而咳嗽會導致呼吸困難。
什麼會造成百日咳?
百日咳通常是上呼吸道受到百日咳桿菌及副百日咳桿菌的感染,病菌會經由空氣傳播或飛沫傳染,很容易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感染,潛伏期通常是7-14天,百日咳常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其他年齡層亦可能發生,但症狀較輕微或不明顯。無論疾病罹患率或死亡率,女性均大於男性。小孩子感染通常咳嗽和呼吸時會伴有哮喘聲,但在成人或年紀小於6個月的病人,哮喘聲比較少發生。
有哪些症狀?
1. 流鼻水。
2. 輕微的發燒。
3. 嚴重反覆的咳嗽導致呼吸困難、噁心嘔吐。
4. 呼吸時有Whoop聲音。
5. 腹瀉。
6. 導致嬰兒窒息。
怎麼治療?
1. 服用抗生素 : 開始咳嗽時服用抗生素如 : erythromycin、amoxicillin可以使症狀快速緩解,但不幸的是患者通常過了很久才被診斷出來,延誤了病情。
2. 年齡小於18個月的胎兒需要密切觀察,因為胎兒咳嗽時呼吸可能會中斷,若不注意會使胎兒窒息,病情嚴重時,要住院觀察。
1. 向民眾做衛教宣導 : 鼓勵嬰兒的父母親帶胎兒去施打百日咳的預防注射。
2. 預防接種 : 施打DPT疫苗,它是由百日咳死亡菌體製成,通常與破傷風及白喉類毒素合併為三合一疫苗(DPT),有一定的注射時程,我國是採用以下 :
適合接種年齡 | 接 種 疫 苗 | 接種數 |
出生滿二個月 | 白喉、百日咳、破傷風 | 第一劑 |
出生滿四個月 | 第二劑 | |
出生滿六個月 | 第三劑 | |
出生滿一年六個月 | 追 加 |
會有什麼併發症?
若是缺乏免疫力,特別是營養狀況不良或併有許多腸道及呼吸道感染時,百日咳最容易導幼兒死亡;併發症中以肺炎為主要死因,另外也會偶爾併發缺氧性腦病或因持續性嘔吐引起營養失調等。
新聞小檔案 :
中時電子報 2007/08/22 彰化縣社頭鄉某宗教協會機構傳集體感染百日咳,同住的卅二名成員,兩名分別是兩個月、五個月大小的寶寶八日先被確認染上百日咳,再追蹤其「同修」,發現一對夫妻和其五歲大兒子,以及四十一歲身障男子,總計六人集體感染百日咳。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長周志浩說,六名確定感染百日咳的個案都已接受治療,其他接觸者也給予抗生素預防性投藥。經查,染病的三個孩童都沒有完成必要的疫苗接種,推測應是造成這一波聚集傳染主因。 卅二人同住 確認六人感染 疾管局提醒,百日咳對成人的影響較小,但對嬰幼兒可能導致呼吸停止、發紺甚至傷害腦部,呼籲家長注意定時帶寶寶打疫苗。寶寶出生後第二、四、六、十八個月分四劑接種,明年起對小一新生再追加一劑,確保健康。 周志浩說,疾管局八月八日接到彰化縣衛生局通報二名百日咳個案,疑似有百日咳群聚疫情。疫情調查顯示,兩個月、五個月大的二名百日咳寶寶來自一個宗教性質協會,有四個家庭、十二個單身個人同住一處,還有協會收容的六名弱勢民眾,一共卅二人。 疫調發現,卅二人中,十人有疑似百日咳症狀,檢驗後確認六例感染。包括一對夫妻及五歲小兒子,一名四十一歲的弱勢收容人,及最先發病的兩個小寶寶。 三童疫苗接種不全為傳染源 周志浩說,調查顯示三個幼童中,五歲小男孩僅接種三劑疫苗就中斷,其他兩個嬰兒從來沒有打過百日咳疫苗。衛生局緊急為寶寶補接種疫苗,也已停止該協會相關活動。 由於該協會屬於流動戶口住民,衛生所難以掌握疫苗接種情形,且不定期有外籍志工加入該協會,也增加疾病傳染的不確定性。疾管局已通令全國各縣市衛生局,倘若轄區內有類似團體,應特別注意是否有應接種疫苗的學幼童,並協助輔導完成接種。 周志浩說,百日咳桿菌主要透過飛沫傳播,患者有不停咳嗽(發出如哮喘般的咳嗽音)、頭痛、呼吸不順暢、咳嗽後嘔吐等症狀。小於六個月的寶寶症狀比較不典型,特別是三個月的嬰兒常會有暫停呼吸或發紺,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或咳嗽,務必儘速就醫。 成人接種過久 防疫性不佳 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表示,超過一半以上的百日咳病例發生在一歲以下嬰兒,彰化縣接種率達九○%,孩童定期接種即無感染之虞。反倒是成人因接種疫苗已久,不具防疫效果,較易受到感染。 葉彥伯表示,此一群居團體平日共同生活,人際互動密切,究竟如何感染,是否由大人傳給小孩,目前無法確定。一般而言,極可能是居家環境中大小孩、家長或主要照顧者傳染所致。 |
相關網站 :
1. http://www.nlm.nih.gov/medlineplus/ency/article/001561.htm
2.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821/4/j4w4.html 回上頁
- Aug 23 Thu 2007 16:54
憂鬱症(Depression) ~續(III)
- Aug 21 Tue 2007 16:34
心包膜炎(Pericarditis)
◆心包膜炎(Pericarditis)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是關於一位馬來西亞的華人跨海來台接受手術的新聞,它是一位患有心包膜炎的患者,而心包膜炎是什麼疾病呢,以下文章為您介紹…
什麼是心包膜炎?
心包膜炎為一種心包膜發炎的症狀,心包膜包括兩層,內層為臟層(visceral layer),外層為壁層(parietal layer),心包膜炎常造成心臟受到壓迫及阻礙心室血液的流動。
什麼會導致心包膜炎?
通常是病毒感染(如伊波病毒、克沙奇病毒),有時候也會被流感病毒或愛滋病病毒感染;而除了病毒感染外還有細菌感染,被細菌感染會導致細菌性心包炎(也稱化膿性心包炎);除了感染外,心包炎的發生與系統性的疾病也有關,像是自體免疫疾病、風濕性關節炎、肺結核、癌症、白血病、腎衰竭、愛滋病、甲狀腺機能不足等疾病;另外心臟疾病(如心肌梗塞)也會造成;而肺部、心臟、食道創傷(如手術)也會造成。
心包膜炎最常發生在20-50歲的男性身上,主要經由呼吸道感染。而發生在小朋友身上的,通常是由腺病毒和克沙奇病毒感染。
心包膜炎的症狀是什麼?
1. 胸痛 : 像肋膜炎般急劇而強烈的刺痛,坐起來或身體往前傾可以減少疼痛, 疼痛會放射到頸部、肩膀、背部及腹部,深呼吸、躺平、咳嗽、吞嚥都會使疼痛加劇。
2. 躺下時呼吸困難。
3. 呼吸時身體需要往前彎或需抱住胸口。
4. 乾咳。
5. 偶而發生腳底、腳或關節腫脹。
6. 焦慮。
7. 疲勞。
8. 發燒 : 體溫可高達39℃以上,可能出現塞顫、疲倦、關節疼痛、噁心、食慾
不振、體重下降。
9. 心衰竭或肺心症。
該怎麼治療?
1. 服用止痛劑 : 減緩胸部疼痛。
2. 服用抗發炎藥物 : 如NSAIDS(aspirin、ibuprofen…),治療發炎。
3. 服用類固醇 : 很少使用。
4. 服用利尿劑 : 心包膜炎會導致心包膜積水,服用利尿劑移除心包膜內過多的液體避免造成心臟過度的負荷。
5. 如果心包膜積水很多或很快時,會造成 pericardial tamponade,這時呼吸困難,頸部靜脈擴張厲害,應該立刻做心包膜穿刺(pericardial paracentesis)或心包膜引流(pericardial drainage),可以立刻解除心臟填塞的壓力
6. 服用抗生素 : 治療細菌性心包膜炎。
7. 心包膜切開術 : 如果是慢性易復發的心包膜炎或束縮性心包膜炎建議用此方法,但需注意術後症候群(常發生於手術後1-2星期。臨床上以發燒、胸痛、肋膜炎、心包膜積水表現為主)。
|
1. http://www.nlm.nih.gov/medlineplus/ency/article/000182.htm
2.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821/5/j3ft.html
回上頁
- Aug 21 Tue 2007 15:06
憂鬱症(Depression) ~續(II)
- Aug 20 Mon 2007 18:59
◆蕁麻疹(Hives)
◆蕁麻疹(Hives)
相信很多人都有得過蕁麻疹經驗吧?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到底是什麼問題讓你這麼癢?以下是關於蕁麻疹的文章,帶您一同來了解: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台語稱為起凊膜‧是一種常見的皮膚過敏性疾病,當身體接觸到過敏原時,就會發生。發生時皮膚表面會形成紅色塊狀突起的疹子,會感到很癢,通常在24小時內就會自行消失,而蕁麻疹通常是由食物或藥物引起的過敏反應。
哪些原因會導致蕁麻疹?
當身體接觸到過敏物質時,體內組織胺或其他化學物質便會釋放到血管,引起皮膚紅腫及癢,當紅腫及疹子發生在臉部,特別是嘴唇和眼睛時,稱做神經性血管腫瘤(angioedema),紅腫的情形也會發生在手、腳及喉嚨。
引發蕁麻疹的物質有很多,如:
1. 藥物 : 抗生素﹝像盤尼西靈﹞ 、非類固醇類的鎮痛解熱劑 、阿斯匹靈 、
鎮定劑 、利尿劑等藥物 。
2. 貝類、魚類、蝦類等海鮮類食物、堅果類食物、奶蛋類食物以及其他食物。
3. 花粉。
4. 動物:貓等其他動物。
5. 昆蟲叮咬。
由其他因素發展而成 :
1. 感染自體免疫疾病或單核球增多症造成。
2. 情感上的壓力。
3. 處於極冷的環境下或暴露在陽光下。
4. 過多的汗水。
有什麼症狀?
1. 暫時性、搔癢性、浮起之塊樣水腫(膨疹),通常在數小時內自動消失,但不久可能又會在身體其他部位出現。
2. 嚴重時也可合併有全身性之症狀,如關節腫痛、口唇及眼皮浮腫(血管性水腫)、腹痛、呼吸困難,甚至過敏性休克。
該怎麼治療?
若是輕微的蕁麻疹就不需要治療,因為過數小時後就會自行消失,自行痊癒。
但若事件嚴重的就需治療,以下有幾種方法可以改善 :
1. 當紅腫發生時避免洗熱水澡。
2. 避免在發炎部位穿上太緊身的衣物。
3. 使用卡拉明洗劑。
4. 服用抗組織胺藥物。
5. 注射腎上腺素或類固醇,當情況更為嚴重時使用,如紅疹侵犯到喉嚨,引起呼吸道不順,呼吸困難。
如何預防?
1. 最好的方法還是找出過敏原,然後避免再度接觸過敏原引發再度感染。
2. 當紅疹消退後,避免穿上緊身的衣物或洗熱水澡,這些都會引發再次感染。
悠活健康網 2007/07/19 彭賢禮皮膚科診所 彭賢禮 院長表示,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過敏,身上會出現搔癢性的浮腫紅疹,疹子大多在數小時內消失,但是新的疹子又不斷的在其他部位出現,整個病程通常在二至三週會痊癒,如果持續發作達六週以上的,就叫做慢性蕁麻疹,一般而言,急性蕁麻疹常因藥物或食物過敏所引起,慢性蕁麻疹則可能和一些慢性感染有關。 一般而言,會加重搔癢或引起蕁麻疹的食物要避免。首先要瞭解那些是常見可能會引發蕁麻疹的食物;花生、巧克力、乾果、核桃;雞肉、雞肝、香腸、火腿;芋頭、香菇、筍子、青椒、菠菜、茄子、黃豆、小麥、花生油;蔥、薑、蒜、洋蔥、辣椒、肉桂,丁香、山葵等辛香調味料;水果中的番茄、草莓、芒果、柿子、奇異果、香蕉、酪梨、金瓜;養樂多、優酪乳、牛奶、蛋、魚鬆、肉鬆;食品添加物:例如人工色素(果汁、汽水、糖果)、酵母(麵包、洋香腸、紅酒、啤酒、葡萄、醋、起司、酵母片),零食及泡麵等可能含防腐劑的食品。 為了找出食物中可能的過敏原,推薦患者可以做飲食紀錄,每次發作前二十四小時或最好四十八小時內。如果每次蕁麻疹發作之前,都曾吃到某種食物,就要注意可能是引發的原因,最好暫時停吃該項食物,停止食用該項食物二至三週後蕁麻疹得到改善或消失,再次食用後蕁麻疹又加重或發作,則可以確立該食物和蕁麻疹發作的因果關係。這雖然是一種笨方法,卻也常是最有效的方法。 |
相關網站:
1. http://www.nlm.nih.gov/medlineplus/ency/article/000845.htm
2.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718/61/hheh.html回上頁

- Aug 20 Mon 2007 14:26
憂鬱症(Depression) ~續(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