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心血管疾病 (4)
- Aug 04 Sat 2007 19:52
冠狀動脈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 Aug 04 Sat 2007 16:18
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
在2007年8月2日多維新聞網上有一篇新聞它的標題是: 『研究發現:午睡可降低心肌
梗塞發病率』,下面就讓我們來對心肌梗塞做深一層的認識。
什麼是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就是冠狀動脈發生阻塞,心肌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及營養,而引起心肌受損,進而影響心臟功能,嚴重時危及病人的生命。
什麼會導致心肌梗塞?
*動脈硬化:動脈硬化是一種緩慢的過程,膽固醇聚集堆積在動脈管壁上,使得
動脈管腔變狹窄,因此無法通過足夠的血流及氧氣供給心臟及全
身。若冠狀動脈管腔比原本狹窄50-70%時,當你在運動或從事高耗
氧的行為時,冠狀動脈將無法提供充足血液及氧氣給心臟,因此會
出現心絞痛。
有什麼症狀?
1. 胸痛有壓力感 : 前胸感到有壓迫性的疼痛,或沈重感,這是最常見的症狀。
2. 下巴痛、牙痛或頭痛。
3. 呼吸短促。
4. 噁心、嘔吐、出汗、心有灼熱感。
5. 消化不良、上腹部不舒服。
6. 手臂疼痛。
7. 上背部疼痛。
8. 全身不適。
會導致什麼併發症?
1. 心衰竭 : 大多為急性左心衰竭。
2. 心律不整 。
什麼是造成冠狀動脈硬化及心肌梗塞的高危險因子?
1. 高血脂 : 血中膽固醇過高容易堆積在冠狀動脈引起冠狀動脈硬化,進而增加罹患
心肌梗塞的機率。
2. 高血壓。
3. 吸菸 : 菸中所含的化學物質會損害血管管壁,會增加冠狀動脈硬化及心肌梗塞的
機率。
4. 糖尿病 : 不論是第一型(胰島素依賴型)或第二型(非胰島素依賴型)的病人罹患冠狀
動脈硬化及心肌梗塞的機率都會比一般人高。
5. 性別 : 男性通常比女性容易得到冠狀動脈硬化及心肌梗塞,有些學者認為那是因
為女性體內比男生含較多的高密度脂肪酸膽固醇(HDL)。
該怎麼診斷?
1. 心電圖: 急性心肌梗塞的心電圖變化與疾病發作的時間有一定程度的相關性。如
果心電圖出現ST段上升T反轉,表示剛發作不久,如果出現Q波表示心臟
肌肉已經有壞死的現象,Q波出現後將不會消失。
2. 血液檢查 :磷酸肌胺酸激酉每(CPK)包含3種,包括CPK-MM,(主要存在於骨骼肌
中)、CPK-MB(主要存在於心肌中)及CPK-BB(主要存在於腦、
肺、膀胱、腸道與甲狀腺組織),而主要是檢查CPK-MB,急性心肌梗
塞發作後的4~8小時,血清中的CPK-MB與total CPK的濃度 開始上升,
而於24小時達高峰,於2~3天後恢復正常。
該怎麼治療?
1. 給予血栓溶解劑 : 血栓溶解劑已經成為急性心肌梗塞的第一線用藥,確定無出
血的禁忌症之後,立刻給予病患血栓溶解劑治療,至少要在
發作的12小時內給予,才有療效。
2. 給予輔助性藥物:如鎮靜劑、硝化甘油、阿斯匹靈等。
3. 緊急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 : 利用心導管的方式,從下肢股動脈(或上肢動脈)插入
導管,利用導線,將氣球導管置入冠狀動脈狹窄部
位,再將氣球擴張,利用其壓力將阻塞部分撐開,
以得到較大的內徑,增加血流量。輔助使用冠狀動
脈血管支架,利用心導管將「血管支架(Stent)」送入
冠狀動脈狹窄處,而達到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量,
可得到更好的效果。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需要較多
的人力與設備,且較不是一般設備的醫院所能進
行,但較不會出血之危險性。
新聞小檔案:
睡眠對健康之重要不言而喻﹐但據調查﹐現在許多成年人有睡眠不足之感。因而﹐午睡的重要性已越來越為人們認識﹐它是補充睡眠不足的最佳選擇。
午飯後﹐人的身體為保證食物的消化吸收﹐全身大部分血液流向消化系統﹐致使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加之上午的工作學習使腦細胞也呈疲勞狀態﹐故常常昏昏欲睡。德國科學家對哺乳動物和嬰兒的實驗表明﹐每天下午2─4時正是動物和人體的體溫曲線(夜間除外)的又一低谷﹐此時身體各項功能減弱﹐反應變得遲緩。據統計﹐德國有1/4交通事故發生在這段時間內。科學家還對那些沒有鐘表﹑窗戶和任何時間參照物的房間內的人進行了研究﹐發現人類編制的“作息程序”是夜間需長眠﹐而午後則需小憩片刻﹐哪怕一二十分鐘也能收到很好效果。
研究者還發現﹐由于午睡可使體內激素分泌更趨平衡﹐所以使心肌梗塞等心臟病發病率減少了30%左右。據分析﹐厄瓜多爾北部山區之所以成為世界長壽地區之一﹐與那裡的居民每天都午睡的習慣不無關系。午睡不僅有利于健康﹐還可使生產效率提高20%之多。因此國外不少公司已開始為職工安排專門的休息區以供午睡﹐日本更不失時機地推出了一種“午睡店”供人休息。( 午睡只需小憩片刻即可。若時間過長﹐將進入深度睡眠狀態﹐中樞神經系統抑制程度加深﹐大腦血流量明顯減少﹐體內代謝變慢﹐醒來後﹐大腦的抑制狀態難以馬上消除﹐血流量又不能馬上增加﹐有時反而會出現越睡越想睡的情況。 |
相關網址:
1. http://www.medicinenet.com/heart_attack/article.htm
2.http://content.edu.tw/vocation/nursing/tc_sn/3-1/diagnoses.htm
3.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9102/4886.htm
4.http://www5.chinesenewsnet.com/MainNews/SocDigest/Technology/zxs_2007_993728.shtml
回上頁
- Aug 02 Thu 2007 21:07
Avandia與心衰竭
◆Avandia與心衰竭
在2007/07/31有一篇報導標題是:糖尿病藥Avandia有風險,有5%病人會導致下
肢水腫心衰竭,以下便針對Avandia與心衰竭做介紹
★認識Avandia
Avandia是一種口服抗糖尿病製劑,主要作用是提高患者的胰島素感受性,適用於
治療第二型糖尿病(又稱成人型糖尿病、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NIDDM)。
而它單獨或與其它降血糖藥物併用時,可能會引發體液滯留,進而惡化導致心臟衰竭。而美國的臨床試驗中,發現Avandia併用胰島素比單獨使用胰島素的患者較易造成心衰竭或心血管疾病的副作用。
★認識心衰竭 Heart Failure
什麼是心衰竭?
心衰竭就是心臟功能了發生問題,最常見的是心臟無法輸出足夠的血量,供應身體各部份組織器官的需要。
心衰竭可分成哪些?
一般來說可以分成左心衰竭(Systolic Failure)和右心衰竭。
1.左心衰竭又稱為Systolic Failure:
左心衰竭是一般常見的情況,可能是不正常的收縮或舒張所導致的結果。通常由不正常的收縮導致衰竭稱為Systolic Failure。在有些例子中,當心肌衰落無法滿足全身需求時,左心室通常會擴張,血液會回流並聚集在肺導致肺瘀血。典型的左心衰竭通常發生在患有心臟疾病的50-70歲男子身上。
2.右心衰竭:
右心衰竭通常是左心衰竭造成的結果,右心主要接受靜脈回流的血液,因此右心衰竭便會使血液回流,造成靜脈和心臟周圍組織腫脹,右心衰竭的表現通常比左心衰竭明顯,而左心衰竭肺充血的臨床表現反而可以因為右心衰竭的發生而減輕。
心衰竭有什麼症狀?
一.左心衰竭:
1.疲勞和呼吸困難是首度出現的症狀。
2.體液滯留:患者會抱怨小腿或腹部腫脹。
3.哮喘或咳嗽:患者在躺下的幾小時內呼吸會有類似氣喘的雜音或乾咳但是坐起來後就會停止。
4.腦部缺氧。
5.肌肉質量減輕:由於低的心輸出量,導致肌肉質量減輕。
6.肺水腫:當出現肺水腫時,其他症狀也會加重。
二.右心衰竭:
1.疲勞:跟左心衰竭一樣,疲勞是首先出現的症狀。
2.體液積蓄:首先是足部,再來是腳踝、小腿,最後是腹部。
3.體重增加:心衰竭患者由於鈉、水滯留,所以會導致體重增加。
4. 肌肉質量減輕。
哪些因素容易導致心衰竭?
1.冠狀動脈疾病與高血壓:是造成心衰竭的主要原因。
2.年長的年齡:心衰竭常發生在年紀大的病人或年紀大的族群中,根據報導在高於65歲年齡的人身上,約每1000人就有10人患有心衰竭。
3.性別:男性罹患的機率大於女性,而罹患因心臟疾病、高血壓、酒精濫用而導致的心衰竭時,女性的存活率通常大於男性。
4.種族:黑人比白種人更容易得到此疾病。
5.家族史和基因:家族史中有因心肌細胞損害造成的早期心衰竭的病人,其家族成員較容易罹患此病。
6.慢性酒精濫用:酒精會造成心肌損害也會造成高血壓。
7.其他疾病: 患有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心臟病、肥胖、糖尿病、肺氣腫等病人容易罹患此病。
8.缺乏Thiamin (a vitamin B)及長時間使用合成類固醇的人容易罹患。
心衰竭該怎麼治療?
心衰竭可分為4階段,依不同的階段來做治療。
第一階段:
病人具有高風險因子容易罹患心衰竭,例如本身具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肥胖等…但是心臟結構沒有損害的跡象。
第二階段:
病人有心臟結構不正常,例如左心室肥大,但是沒有出現心衰竭的症狀。
第三階段:
病人心臟結構有不正常且出現了初期心衰竭的症狀,像是疲勞、呼吸困難、難以運動等…
第四階段:
病人出現了末期階段的症狀,且標準治療對其無效。
第一階段治療:
治療高風險因子,減少罹患心衰竭的機率:
1.冠狀動脈疾病: 健康飲食、戒菸、運動、藥物治療或血管修復術。
2.糖尿病: 使用血管張力素轉化酉每抑制劑(ACEI),最近也有研究建議使用metformin這種藥物來治療。
3.高血壓: 血管張力素轉換酉每抑制劑(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血管張力素受器阻斷劑(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 ARB),β交感神經阻斷劑(β-blocker),鈣離子通道阻斷劑(calcium channel blocker, CCB),及thiazide類利尿劑。
第二階段治療:
包含第一階段的治療:
1.使用血管張力素轉換酉每抑制劑(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
2.使用β交感神經阻斷劑(β-blocker )。
3.使用血管張力素受器阻斷劑(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 ARB)
第三階段的治療:
1.限制飲食中的鹽類:低鹽類可以幫助利尿功能更好。
2.使用血管張力素轉換酉每抑制劑(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β交感神經阻斷劑(β-blocker)、利尿劑。
3.對血管張力素轉換酉每抑制劑(ACEI)耐受性不好的病人使用血管張力素受器阻斷劑(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 ARB)。
4.使用醛固酮抑制劑(Aldosterone inhibitors)。
5.使用雙心室節律器(Biventricular pacemakers)。
第四階段的治療:
1.對於需要的病患做心臟移植手術。
2.給予病人家屬臨終照料的資訊,讓家人好好安置照料病人。
新聞小檔案:
外電報導,糖尿病藥物梵蒂雅(Avandia) ,有增加心臟病的風險,不過目前不需回收;對此,國內醫師表示,有多項研究結果,的確有意義的證實此藥會增加心臟病風險,依據臨床統計,國內約有5%的患者服藥後會出現下肢水腫與心衰竭的副作用,不過,由於此種藥物在台是非常普遍的藥,比照美國建議,應該還是能夠繼續使用,服藥者則注意如有身體不適,可向醫師反應諮詢。(徐韻翔報導) 依據外電報導,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的委員會經過表決,同意糖尿病藥物梵蒂雅(Avandia) ,有增加心臟病的風險,不過,他們認為,此種藥物目前不需回收。 由於梵蒂雅(Avandia) 這種糖尿病藥物屬於第一線用藥,在台灣服用的人口眾多,引發民眾用藥疑慮。對此,台北市立聯合忠孝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陳春森表示,國內糖尿病患有百萬人,其中,便約有數十萬人、也就是約15%的患者使用此種藥物,藉以改善胰島素分泌的敏感度。 對於這項會增加心臟病風險的消息,陳春森指出,的確有多項研究累積出的證據顯示,服藥者心衰竭的機率會增加,而臨床上,則約有5%的患者,會出現下肢水腫、氣喘與心衰竭的副作用,不過,由於此藥的服藥人口眾多,藥物風險也應該要作進一步的研究,他認為,國內比照美國,藥物應該還時能夠繼續使用。 醫師最後提醒,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現身體不適或包括水腫等副作用時,就要提高警覺,向自己的主治醫師反應討論,是否有換藥停藥的必要。 至於下肢水腫與心衰竭間的關係,陳春森解釋,假設人體的心臟像馬達,力道必須夠強才能夠有力的抽水運輸,心臟如果衰竭,無法有力運輸離心臟較遠端的下肢部分血液水分,就會引起下肢水腫,而水分若累積在肺中,則又會引起氣喘症狀。 |
相關網址:
1.http://www.bcc.com.tw/news/newsview.asp?cde=512460
2.http://health.howstuffworks.com/heart-failure-in-depth.htm
3.http://www.tsgh.ndmctsgh.edu.tw/phd/TPN/TPN9102.pdf
回上頁

- Aug 02 Thu 2007 19:54
高血壓(Hypertension or high blood pressure)
與動脈中血壓持續性上升有關。在動脈壁上所產生之過大的壓力,會造成動脈與心臟、腎臟、及大腦的損害,而引起心臟病發作(heart attack)、腎衰竭(kidney failure) 及中風(stroke)。
Causes(原因)
雖然很多人認為高血壓是因為過度活動或壓力造成的,但這個理論仍尚未被證實。當造成高血壓的潛在原因未被發現,可稱為原發性(primary)或本質性(essential)高血壓。若是因其他的疾病,例如腎臟、內分泌疾病所造成的血壓上升,這個情形稱為次發性高血壓(secondary hypertension)。
Risk Factors(風險因子)
1.遺傳:若父母有高血壓,則其子女有較高罹患高血壓的風險。
2.年齡(現今已證實年齡並非主要的因素)
3.種族:非裔美國人(African Americans)不論成人或小孩其罹患高血壓的風險是白種人(Caucasians)的2倍。
4.體重過重
5.長期的壓力
6.抽菸、喝酒
7.攝取過多的鈉(造成體液滯留)
8.口服避孕藥:當婦女過胖或有其他風險因子(如抽菸)或父母有高血壓,更易產生高血壓。
Symptoms(症狀)
高血壓被稱為沉默的疾病(silent disease),因為它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高血壓的症狀包含頭痛、疲勞、暈眩、臉部潮紅、耳鳴、時常流鼻血。
Diagnosis(診斷)
高血壓的診斷是一種簡單、無風險、無痛的方法,可使用聽診器(stethoscope)和血壓計(sphygmomanometer)。
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140 (收縮壓是所測量到血壓較高的數值,代表心臟收縮時所產生的血壓)
舒張壓(diastolic blood pressure)>90 (收縮壓是所測量到血壓較低的數值,代表心臟鬆弛時所產生的血壓)
出生時的正常血壓約為80/46,血壓會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正常成人的血壓值約為120/80。
Treatment(治療)
幸運地,高血壓有良好的治療效果。當高血壓的情形較輕微(血壓值約為140/90)或無其他病徵出現時,醫生在開立處方之前,會建議病人改變生活型態。生活型態的改變包含減輕體重、規律的運動、精確地限制鈉的攝取(鈉攝取過量會影響體液的平衡、體積,因此會影響血壓)。
常見的處方藥包含:
1.利尿劑(diuretics): Hydrochlorothiazide、Furosemide(Lasix®)、Spirolactone(Aldactone®)、Amiloride(Midamer®)、Spirolactone /Hydrochlorothiazide (Aldactazide®)
2.血管收縮素轉換酶抑制劑(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CEI)):Benazepril(Lotensin®)、Captopril(Capoten®)、Enalapril(Vasotec®)、Ramipril(Altace®)
3.β阻斷劑(beta-blockers):Atenolol(Tenormin®)、Nadolol(Corgard®) 、Propranolol(Inderal®)
4.鈣離子通道阻斷劑(calcium channel blockers):Diltiazem(Cardizem®)、Verapamil(Calan®)、Amlodipine(Norvasc®)、Nifedipine(Adalat®)
每個人至少每年要讓專業的醫療人員測量血壓一次。有高血壓病史的人,或有任何高血壓風險的人,應該遵從醫生的指示,進行週期性的檢查。另外也建議父母親有高血壓的兒童,應提早接受規律的血壓測量。
參考網址: http://www.drugs.com/condition/hypertension.html
http://health.howstuffworks.com/define-hypertension.htm